為何總在逝去之後,才追憶存在時的美好?
2007年的台灣演藝圈很不平靜,許瑋倫在28歲芳齡,遭逢車禍重創腦部,僅管全力醫治,仍撒手人寰.
新聞媒體開始瘋狂的報導,新聞台不停播放她生前留下的單曲歌聲,各台出動數組人,SNG,開Live,連線,連到連無可連,看了也不知要為記者,長官覺得可憐.
平面媒體從頭版頭做到娛樂版,報導很詳盡,換個角度,是不是對於亡者也消費的很徹底?

接著,馬兆駿猝死,
前年倪敏然自殺時,藝人和媒體指演藝圈喪失了一個國寶,馬爺走了,巫啓賢也說國語樂壇失去了國寶.
這兩位國寶,有個相同點,就是生前都曾遭逢低潮,倪敏然曾經歷沒通告的淒苦日子,
馬爺在演藝事業最高峰時,酗酒,吸食大麻,從事業的雲端跌到谷底,受洗成為教徒,重新再出發,在台中創建的音樂
教室卻被921震災震毀,負債千萬.
他曾窮到口袋只剩五百元,買了女兒的奶粉,剩下65元只夠買一個便當,他只好和妻子Juby一起吃.
去年底,他出新專輯,跟紅頂白的媒體曝光不多,只到他走了.
電子,平面媒體不例外的再度瘋狂報導,是死著為大,還是逝去才懂珍惜,還是媒體只懂灑狗血拼收視/閱報率?
come on!偉大的媒體,平常請多重視有質感,有才華的藝人吧,而不是只關心整容,隆乳,首富與女星的緋聞?
也關心年長的資深藝人吧,他們許多是還在世的演藝圈國寶啊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bber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